教育部新部长袁贵仁回应“择校”、“减负”老问题 择校择教师
发布时间:2009-11-18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陈霄飞) 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了“择校”和“减负”等热点教育问题。袁贵仁表示,鼓励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合理流动,努力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袁贵仁表示,择校是由于教育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其形成有复杂的历史原因。政府办教育应给老百姓更多的选择权。解决择校问题,先要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我们现在指的均衡,首先是在县域内解决城乡问题。不是指这个省和那个省。那个区域均衡将是长远的问题。解决择校,首先解决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袁贵仁认为,解决择校问题首先要加强薄弱校的改造,努力提高薄弱校办学水平,通过联合办学、对口支援、手拉手结对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其次要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的初中学校。
袁贵仁指出:“择校实际上择的是教师。除了加强硬件建设之外,我们鼓励各个学校各个地区的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合理交流。之所以择校,无非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教学好,质量高。如果合理流动,这样整个教学质量就相对均衡。”此外,教育部还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办重点学校办重点班,使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并受到公平教育。
针对学生“减负”问题,袁贵仁认为,题海战术、拼时间、拼体力、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做法,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学校为学生“减负”,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习惯于满堂灌、题海战,要多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同时要培养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袁贵仁表示,择校是由于教育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其形成有复杂的历史原因。政府办教育应给老百姓更多的选择权。解决择校问题,先要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我们现在指的均衡,首先是在县域内解决城乡问题。不是指这个省和那个省。那个区域均衡将是长远的问题。解决择校,首先解决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袁贵仁认为,解决择校问题首先要加强薄弱校的改造,努力提高薄弱校办学水平,通过联合办学、对口支援、手拉手结对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其次要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的初中学校。
袁贵仁指出:“择校实际上择的是教师。除了加强硬件建设之外,我们鼓励各个学校各个地区的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合理交流。之所以择校,无非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教学好,质量高。如果合理流动,这样整个教学质量就相对均衡。”此外,教育部还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办重点学校办重点班,使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并受到公平教育。
针对学生“减负”问题,袁贵仁认为,题海战术、拼时间、拼体力、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做法,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学校为学生“减负”,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习惯于满堂灌、题海战,要多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同时要培养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