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12月22日上午,走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南路1号的朝阳区招生考试中心,记者正好遇到一位刚顺利办理完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手续的考生。他脸上挂满笑容。
走进一层大厅,墙上“热心、诚心、耐心、细心”八个大字格外显眼。高招办位于二层,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两张办公桌、两部电话,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着。
上午9时,办理完最后一名考生高考报名确认手续后,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高招办全体工作人员时刻提醒自己,“想考生所想,解考生所困”,“换位思考”,“理解考生”,“积极帮助考生解决问题”。在办理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手续过程中,有的考生携带材料不全,工作人员会耐心提醒他们需要补充什么材料,并安慰他们不要着急,回家把需要补齐的材料带来再办理手续。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工作量却因此增加了不少。对此,工作人员毫无怨言,他们觉得只要把考生的事办好,累些也值得。
地域大、考生多是朝阳区的特点。2010年该区共有7000名左右高考生,考虑到实际情况,高招办工作人员尽量把工作想在前面。想到体检时天气还比较冷,高招办与体检医院提早动手,研究工作方案,专门在医院内为考生提供候检室,供考生休息。高招办还根据考生人数,分时段安排体检,为考生节约时间。同时,高招办还和医院协商,为考生准备开水,设立隐形眼镜摘戴点等,细微之处体现对考生的关爱。
登陆朝阳区考试中心网,可以看到2010年高职招生会考科目要求、各种招生信息等。朝阳区高招办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区考试中心网站,将高考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在网页上,让考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招生信息和高考政策。
朝阳区高招办一共只有5名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重。为解考生所困,加班加点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今年高考报名期间,总共接到千余个考生和家长的咨询电话,我们都耐心地解答。”据工作人员介绍,高考报名期间,两部咨询电话响声不断。为了让考生顺利报名,工作人员周末都牺牲了休息时间,加班值守,为考生答疑解惑。
朝阳区高招办在工作中还突出一个“细”字,从考生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地帮助考生和家长解决实际问题。2009年高考,朝阳区有两名考生颈部受伤,脖子需用颈托固定,不能低头写字,只能支一块木板平视答题。朝阳区高招办安排考点校为他们配备了特殊的课桌椅,考生放在面前答题的木板也经过严格检查后才使用。由于考生平视答题后,竖立的试卷有可能会让后面考生看到,考点还特意将考生的座位调到最后一排。该区高招办还将一位肌无力考生安排在一楼考试,并安排考点校两位老师专门负责接送该考生,把服务做到考生和家长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