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班主任和她的38个孩子——记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三(8)班班

发布时间:2010-07-19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郝 娜


  走进王晓青的办公室,她正在电脑上翻看学生们的照片。学生刚毕业没几天,她就开始想念孩子们了。三年来,王晓青用无私的师爱和阳光般的智慧浇灌一朵朵花蕾,让学生们幸福地绽放。
  今年高考,王晓青班上38名学生中,600分以上的有18个,最高的考了705分(含加分),最低的也超过一本线近40分。高考查分那天,她的手机里捷报频传。深夜11点半,她把全班学生的成绩统计出来。“学生们绝大多数都发挥出真实水平,我感到非常欣慰。”那一夜,她高兴得难以入睡。学生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她幸福的源泉。

38名学生,38张折线图,38段评语
  “一模”考试后,班上整体成绩不理想,王老师就帮助孩子们找问题,想办法。她对期末、“一模”、“二模”等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根据成绩变化情况,给每个学生制作了一张折线图,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分别给出教师评语。“经历了低谷就该反弹了,你的所有科目都能像你的数学一样优秀!当然需要理性分析,寻找着力点,以求突破!”、“能力不差,用心也专,何愁不成?!再拼搏50天,冲到最前边!”……全班38名学生,38张折线图,38段评语。那天,她一直到夜里两三点才把38个孩子的成绩折线图做好。“我也不清楚做这些能对孩子们起多大作用,但只要对学生有利的事情我都会做。”她说。
  王老师关注每一个孩子。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近况都在她心里装着。
  去年寒假,她每天都失眠,满脑子都是学生。孩子们的学习近况、薄弱学科……这些问题一直在她的脑子里徘徊。假期里,她到11个学生家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思想动态,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6点起床,6:50到学校,7:00前进班,晚上6:30以后回家,这就是王老师高三一年的时间表。每天早上,她都提前来到班里,看看学生的到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班级卫生。对没能按时到校的孩子,她还要给家长发短信询问原因。

妈妈走了,老师就像妈妈,有这样的班主任是孩子的福气
  吴伊璠的妈妈去年5月去世了,由于情绪一直不稳定,吴伊璠在“一模”、“二模”考试中都考得不理想,成绩波动较大。王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就找吴伊璠谈心。“那天,老师陪着我在必胜客聊了好几个小时,从学习到生活,鼓励我重拾信心,走出低谷。”吴伊璠说,“王老师给我的关心和爱如母爱般温暖。”当天晚上,吴伊璠的爸爸给王老师发来短信:“感谢您对吴伊璠慈母般的关爱,女儿能有您这样的班主任是她的福气。晚上感觉女儿学习状态好了很多,我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我的心情。”最终,吴伊璠在高考中取得了667分的好成绩。
  作为数学老师,王晓青每天下午5:30放学后,除了与学生沟通最近的学习情况外,还要给学生答疑,每天下班时间基本上都拖到6:30,“基本上没给家人做过一顿晚饭”。学生是她最大的牵挂,她把时间、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学生身上。

人生四道菜,有甜美有苦涩,要吃得了甜也要受得了苦
  王老师平时特别爱动脑筋,是个“很有创意、充满智慧的老师”。最让学生们难忘的是她组织的成人礼。
  水果沙拉、凉拌苦瓜、鸡翅和黄花鱼是她专门为学生们的成人礼而策划的四道菜,每一道菜肴都代表了她对孩子们的嘱托和祝福。水果沙拉,是王老师要求学生每人带一个水果共同制作而成的,以此告诫学生只要每人贡献一点就会有甜美的生活。凉拌苦瓜,寓意着生活中有甜就有苦,希望学生们不仅能品尝甜美,还要有面对艰苦、困难的勇气。鸡翅、黄花鱼则代表着鱼翔浅底,鹰击长空,希望学生们未来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这些也成为孩子们一生珍藏的回忆。
  面对高考,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王老师还创新了与学生交谈的方式。她平时不仅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还经常把总在一起或性格相近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交流。王老师指着办公室外摆放的圆桌和椅子说:“平时我就是和学生们在那里谈心的。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更像聊天。”这种多人谈话方式可以避免产生老师居高临下的感觉。几个学生一起与老师交流,更容易营造朋友间的平等氛围,有利于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就这样,原本让学生发憷的老师谈话,在她的班上,却变成了学生们最为期待的事情。“王老师找我们谈话时,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大家有心里话都愿意和她分享。”王卉媛说。
  在王老师的办公桌旁贴着一张全体学生为她画的素描像。那是去年教师节时,学生们送给她的礼物。她又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副让她备受感动的对联。去年12月,在备战高考压力最大的时候,她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以此给学生加油鼓劲。班会上,学生们送给她一副对联:“十年数术人生几何,身为规矩成方圆,皓首行难路;三载辛勤夙夜求索,心化春雨滋桃李,笑靥闻佳音。”她说,由于她是教数学的,这副对联里特意融入了一些数学术语,难为孩子们这么用心。她当时回馈给学生们八个大字“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希望孩子们个个出色、人人成才。王老师把爱化作雨露,滋润每一个学生;把智慧变成阳光,普照每一个学生。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