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该校今年招生情况如何?招生政策是否有变化?考生如何填报志愿?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该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赵永良。
记者:学院今年全国招生多少人?在京计划招生多少人?与往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赵永良:学院今年在全国的招生计划是1393人,按国家级示范校建设要求,今年我院增加了外省招生计划,共投放562人的外省招生计划,分布在全国的22个省份。北京招生计划中,自主招生200人,单考单招380人,高会统招251人。由于扩大了外省招生计划,在京招生计划有所减少。
记者:今年是否有新增专业?
赵永良:今年新增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记者:根据往年情况,哪些专业比较热?
赵永良:生物技术应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金融与保险、会计、工程监理和多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是往年的热门专业。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学院往年的招生情况,哪类考生适合填报?
赵永良:学院历年招生情况比较平稳,大多数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在北京市控制分数线以上30分左右,适合专科段中等偏上考生报考。
记者:今年北京首次实行高会统招,您对考生填报志愿有什么建议?
赵永良:高会统招方式突出了考生的专业意向,对学校的选择面更宽。每一名考生可以选择20所学校或者20个专业,这与往年的4所学校每校5个专业有很大变化。从理论上讲,如果考生把20个专业志愿都填满,在录取中一般不会落空。
录取中不允许“换录”,因此考生要谨慎选择所报的专业和学校。预计今年对初次录取中未完成计划的专业依然采取重新征集志愿方式,建议考生对不喜欢的专业不要填报,在重新征集志愿时依然有机会。
现阶段部分考生专业意向不明确,在报考中很少考虑专业特点与自身特点的适应性问题。建议考生更多地考虑学校的办学情况,特别是所报专业的教学条件,如师资、教学设施、就业状况等。另外,校园文化建设对考生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大,文体活动的水平和学生社团活动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非常重要。
记者:考生入学后发现专业不合适,可否调换专业?
赵永良:新生报到后可申请进行专业调整,但是能否调换成功要看各专业的具体情况。
记者:学院近年来就业情况如何?专升本情况如何?
赵永良:我院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在2005年就作为高职院校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我院与北京邮政、北京地铁、航空航天企业、银行、医药和食品企业、电信企业和汽车行业等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企业在参与教学的前提下接收学生实习和就业。每名毕业生都有机会得到相对满意的就业岗位,去年就业率达99.38%,专升本录取率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