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对北京八中少儿班的成功,人们往往归结于其优秀的生源。可是,如果没有适合的土壤,没有适量的光照和灌溉,没有了解其生长习性的园丁照料,再好的树苗也长不成参天大树。
王宁就是八中老师的一个典型。这位对学生严中有爱的班主任,所带的学生今年高考平均分达618分,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高考时,学生平均年龄只有14岁,全班平均分超出北京理科一本线124分。
6月24日,八中少儿班的27名学生陆续到校领取高考成绩单。这些平均年龄只有14岁的学生,今年高考平均成绩超出北京理科一本线124分。
“全班成绩都达到了理科一本线,600分以上的约20人,最高分是683分。”王宁遗憾地说,只有6人上了清华、北大,一人差1分没被北大录取,一人差两分没被清华录取。多名学生被中国人民大学、北大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校录取。
王老师说,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小杨,这次发挥失常,只考了648分,比“一模”成绩下滑40多分。平时考试在班里从没拿过第一名的王羽尧在最关键的时候夺冠,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录取,实现了拿一次第一的愿望。
少儿班学生非常有个性。大部分学生高考只填报了第一志愿,13人第一志愿报了清华或北大。虽然他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部分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未能如愿。
高考成绩出来后,王老师得做些“善后”工作,安慰考砸的学生,稳定他们的情绪。
一位女生,平时成绩一直在班级前几名,具备冲击清华、北大的实力。由于高考发挥失常,她只考了610多分,没被北大录取,心情很不好。她两天不跟父母说话,也不跟同学、老师联系。6月24日,毕业生都要到校领成绩单,王老师单独找她谈心,安慰她说一次考试不代表什么,考砸了虽然不是好事,但也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正确面对,高考挫折对今后成长反而会有帮助。
王老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与受挫学生沟通,容易使学生产生说教的感觉,效果不一定好。他又找到她的同寝室好友,建议邀请她回家玩几天,并进行开导和劝解。几天后,女生心里的疙瘩解开了。
少儿班学生个个智力超群,但也有爱闹腾、调皮的特点。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有的爱耍性子,甚至跟老师“顶嘴”。王老师说,老师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得有一套法子。
少儿班学生个个智力超群,他们四年完成了八年的课程。按常态思维,这样学习,孩子肯定很累。其实不然,四年来,学校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统编教材进行整合,在教授方法上以培养创新探究能力为基础,注重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因此,少儿班孩子的作业比同年级的学生少,玩耍的时间很多,晚上多在十点半前上床休息,即便在高考冲刺阶段也是如此。普通班一周上五天课,少儿班一周只上四天半课,一堂课相当于普通班两堂课。
少儿班的学生虽然聪明,但闹腾、调皮,不是所有人学习习惯都好。一些学生不喜欢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位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多次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王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告诉他如果作文不好,其他科目学得再好,也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王老师结合该生兴趣和特点,告诉他,人一生会碰到很多不愿意做、但又必须做好的事情,要学会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后来,这位学生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每次都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在少儿班,因为年纪小,有的孩子爱耍性子,甚至跟老师“顶嘴”。为解决这个问题,王老师花了很多精力。他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方式进行教导,有时需要批评,有时需要“哄”。
一位学生“一模”只考540多分,感觉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学校,情绪低落,自暴自弃,上课不听讲。
“你为什么不认真听课啊?”“不想上学了。”“不上学干什么?”“当工人。”“就你这身子骨谁会用你?”“不行就在家待着。”学生的“顶嘴”,让王老师既生气又觉得好笑。他知道,该学生只是不知如何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待孩子冷静下来后,王老师再次找他谈心,告诉他以目前这种学习状态,考理想的重点大学肯定没戏,又帮他分析了优劣势,告诫他进步取决于个人信心和毅力,如果马上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成绩肯定会有很大提高。学生从王老师的话中听懂了道理,经过潜心学习,一个月时间成绩就提高了70多分,高考得了613分。
在少儿班课堂上,学生经常因讨论问题意见不同而争吵甚至拍桌子,向老师提出一些发散式问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王老师说,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要善于引导,教育孩子得有一套法子,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当高三老师操心,当高三班主任更操心,而当少儿班的班主任要比普通高三班主任操更多的心。
少儿班学生天性好玩。结合这个特点,学校每学期都带他们出去参观学习,为他们普及科普知识,增长见识,增加阅历,同时培养学生的纪律性。
学校组织学生到山西大同参观煤矿,让学生了解煤矿采煤过程;带他们到扎龙看丹顶鹤、湿地;到五大连池了解火山如何形成,在现实中运用地理知识;到大庆油田倾听铁人王进喜的故事,提高人文素养……
每学期,少儿班学生都要出去参观学习。每次出行,除了班主任外,都有相应科目老师随队出行,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参观自然景观,了解自然知识,年纪稍大些就开始参观历史古迹,增加历史文化底蕴。王老师说,这届少儿班学生去过美国和日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对少儿班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和行为习惯规范,学校更多是在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每当带孩子出去,王老师都格外小心,毕竟他们年龄小,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有次黄山之行,让王老师记忆犹新。一行人晚上住在山上。清晨醒后,两位学生开始嬉闹,你抢我被子,我抢你枕头,后来游戏升级到吵架,一学生从床上被推倒在地,扭伤了脚。王老师马上到房间安顿好受伤学生,召集所有学生开会,讲了安全的重要性和事情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严厉批评了两位闹事的孩子,提醒学生们引以为戒。
有了黄山出游的经验教训后,学生们的自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吵架拌嘴的事也减少了。
“自然体育”课是少儿班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每周五下午,学校体育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徒步去香山、北海、景山、八大处等公园,登山、远足、游泳、骑独轮车……“少儿班学生天性好动,正处于身体、心智快速成长的阶段。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性格养成、心智发育、增加阅历、加速社会化进程的必要途径。”王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