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郝 娜
肖艳丽,八一中学高三班主任,“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获得者。今年,她所带的高三(2)班全班39名学生均被一本一志愿学校录取。
全班高考平均分610分,给她的高三班主任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5月30日,高三(2)班最后一节语文课。
面对挚爱的学生,肖老师没有把时间用在话分手道别离上,而是让学生巩固练习今年高考语文科新增的拓展延伸题,把课实实在在地上到最后一分钟。
正是凭借着这种踏实的工作作风,今年高考中,肖老师班上学生平均分达610分,39名学生全部被一本一志愿学校录取。
回忆起查分那天的情景,肖老师至今还有些紧张,因为她太在意这帮孩子了。
那天晚上,她提前在电脑上建了一张表格,然后一直紧张地等待着学生们的成绩一个个揭晓。谢然644分、孙恺明642分、李云泽635分……晚上9点开始,学生们接连不断地发来短信。肖老师把成绩一个个输入表格。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学生们发挥得太好了。
半夜12点,统计完最后一名学生的成绩,她忽然感觉很失落,因为她明白自己又一次完成了高三班主任的使命,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为她的高三班主任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由于工作需要,从新学年起,肖老师将不再当高三班主任,而是担任年级组长并承担更多教研工作。
得知肖老师不再担任班主任的消息后,学生都觉得惋惜。“啊?为什么呀?您一定还能带出更优秀的学生。”一位学生在短信中开玩笑说,“肖老师,小富即安可不行啊。”肖老师说,学生们的这番话就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在学生眼里她“有时候有点凶,感觉有些怕她”,可是私下里,学生们叫她“肖儿”,拿她当最信任的朋友。
进入高三(2)班之前,班长刘宇泰就从同学那儿听说,肖老师比较严厉、要求很高。肖老师说:“我平时管理比较严格,有时候会跟孩子们发脾气。班上的学生有点怕我。”说起对肖老师的印象,学生们一致认为:“有时候有点凶,感觉有些怕她,但更爱她。”
在肖老师的班上,流传着一个有关手机的故事。按规定,学生不能在班上用手机。期中考试后,谢然在教室里玩手机游戏,“不幸”被肖老师撞上了。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习,肖老师将手机没收了。过了两天,谢然去办公室找肖老师要手机。肖老师说,想要回手机可以,但是需要给个理由。谢然无奈之下承诺,保证在期末考试中考到年级前十名。肖老师答应了。没想到,成绩原本排在年级五六十名的谢然果然在期末考试中上升到年级前十名,并在高考中以644分的成绩获得班级第一名。班上的学生都戏言,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就得想办法让肖老师把手机没收了。
有名女生基础不好,每次考试都排在最后几名。她报了晚自习班,想多花些工夫提高成绩,但只坚持了三天就感觉特别累。她跟肖老师说不想上晚自习了。肖老师没同意。她觉得这名女生只是自制力不够强,并不是坚持不了。于是,她建议女生再坚持上三天。三天过后,女孩逐渐适应了晚自习,并一直坚持到高考前。高考中,她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尽管学生当时觉得肖老师不近人情,但事后,大家都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肖老师坚信,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扁担弯弯压不断。有些学生自制力差,外力推一把,就上去了。
别看她有时挺“凶”,可学生都愿意主动找她谈心。学生们觉得肖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朋友,私下里亲切地叫她“肖儿”。有一次,一个男生因不理解妈妈的处事方式而苦恼,主动找肖老师谈心,从下午聊到晚上。肖老师一直陪着他,听他讲家里的琐事。肖老师说,她没有说过多的话,只是劝他尊重父母的做事方式。整整三小时,她基本上是一位倾听者。“孩子们其实什么都懂,他们需要的是倾听,而不是说教。”
早上给学生放《羊皮卷》,中午陪学生睡午觉。高三日记成为孩子们的美好回忆,而她也留在了孩子们的高三记忆中。
谈起自己的学生,肖老师总是觉得有愧。除担任班主任外,她还要为其他两个班上语文课,她总觉得花在学生身上的精力还不够。可学生们却说:“您是我们遇到的最用心、花的心思最到位的班主任。”
每天早读前,她都安排学生播放10分钟的《羊皮卷》,让大家每天都能听到一则励志故事,以此加油、鼓劲、减压。从进入高三前的暑假开始,一直到高考前,肖老师要求学生坚持写班级日记。学生们按学号排序,轮流记录高三生活的点滴。“没有什么事能阻碍我们前行的脚步,也没有什么事能阻挡我们携手同行。我们在一起!”这是2009年7月8日,肖老师在第一篇日记里跟学生们说的话。一年下来,同学们把班级日记叫做《一步一脚印,一路尽芳馨》。这本日记也成为学生们最美好的回忆和最宝贵的财富。
每天中午,肖老师都会关上教室的灯,拉上窗帘,陪着学生们睡午觉。她先带头趴在讲桌上,几分钟后,再抬头看看有哪些学生没睡觉。有时,她会小心翼翼地把学生鼻梁上的眼镜摘下来,让他们睡得舒服一些;有时,她会轻轻地拍一下还没睡着的孩子的头,提醒他们要休息。“午休时,看着趴在课桌上的可爱的孩子们,会突然觉得班级就像幼儿园,自己像幼儿园的阿姨。”肖老师说,督促孩子们睡午觉,既是为了保证下午的学习效率,更是为了帮助他们调节生物钟,提前适应高考作息时间。
肖老师为学生们购买了30本图书,其中既有小说,也有词典、字典等工具书。大的考试结束后,她会在班里组织现场推荐,让学生推荐应该得到书的人,并说出理由。“周晔应得到一本书,因为成绩进步比较明显。”“班长应该得到一本,他给班里做了很多工作。”……这个环节让全班同学有了一个增进感情的机会。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解、肯定别人身上的优点。
“人们常说高三苦、高三累,但是,我从来都不觉得。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也在不断进步与提升。”肖老师说,与其说她引领学生成长,还不如说学生在帮助她进步,这些可爱的孩子让她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