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每天早晨,北京166中学高三(1)班主任陈捷第一件事就是来到班级,查看学生的早读情况;晚上12点,他还没入睡。周末,他还经常陪伴遇到困惑的学生,为他们解开心中的疙瘩。
36岁的陈捷,有着十多年的教龄,当过3届高三班主任。这些年来,他默默地帮孩子建立梦想,实现梦想,为孩子撑起了梦想的天空。
催开梦想之花
今年,陈捷所带的班级,取得很好的成绩。全班40名学生的高考成绩都达到了理科一本线,最高分是691分,有两人考上清华和北大。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老师而言,成就学生的梦想也就是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陈捷动情地说。
为了让孩子们实现梦想,他从不放弃一位考生。该班班长高二时转到陈捷的班,刚开始时,他学习不适应,成绩下滑很多,心里不痛快,闹着要转到普通班去。了解情况后,陈捷找他谈心,做他思想工作,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安排不同任课老师给他开“小灶”,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今年,该生被一所军校录取了。
从高一带到高三,近千个日夜的朝夕相处,陈捷与班上学生有着一种近似于亲情的感情,他对学生关怀备至。班级有两名学生参加科技俱乐部。周末,陈捷经常陪他们去北大参加活动,结束后陪他们吃完晚饭,然后再送他们回家,这经常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当看到学生在全国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好成绩时,陈捷比获奖学生还开心。
为了激励学生实现梦想,陈捷经常带学生们到清华、北大等名校参观,近距离参观实验室,了解高校生活。这种方式既给学生们减压,又激励他们奋斗拼搏。
激起奋斗之志
“陈老师,您好,这三年里,我了解自己不是最聪明的,但我现在能理解老师了,不管别人是否认为我可以,我相信自己有能力考630分。我一定会为此而努力,也许前阵子放松了,但高考前20天,我会加倍努力。谢谢您,老师。”手机短信是陈捷与学生沟通的方法之一。每当学生需要信心时,他都会及时给予鼓舞。
陈捷在私底下和学生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有了困惑都会乐意向他诉说。夜深人静,陈捷经常接到学生发来的短信。
高三一年,学生学习压力特别大,凌晨两点还给陈捷发短信,他们主要是想找老师聊聊天,谈谈心,排解一下烦恼。半夜被学生“骚扰”的事,陈捷经常遇到。
为了给高考冲刺的学生更多信念,陈捷在班级开展的工作也特别上心。他带的班每次制作板报都是积极、阳光、向上的。
“陈老师班的板报与众不同,有时候画仰头的狮子,意义深刻,它表达出永不言败的精神,鼓舞着考生;有时画一棵挺拔的松树,激励学生要具备顽强的拼搏精神。”高三年级组长刘燕红老师评价说。
不仅对在校学生如此,陈捷对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如此。一些已经读大学甚至工作的学生,还与陈捷密切来往,他们经常见面,一起畅谈人生和理想。
建立自信之心
在对待那些不自信学生时,陈捷显得更耐心,经常找他们谈未来、谈生活,给予他们鼓励,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一位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很严,很少和同学沟通,一跟人说话就有点结巴。为了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陈捷特意提供机会锻炼他。有次优秀班集体述职,陈捷让这位考生参与写报告,并让他代表班级做述职报告。由于该考生紧张,演讲效果不好,他很失落,也很自责。事后,陈捷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给予更多的安慰和鼓励。后来,陈捷还让他参加辩论赛……在陈捷的关心下,这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性格也开朗了。
陈捷结合“全面育人,整体提高,发展特长,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的爱好,鼓励他们全面发展。一位女生特别喜欢体育,跨栏是她强项。高考前夕,她学习压力大,一边要进行体育训练,一边文化课不能落下。一次,该女生要参加全国比赛,时间与模拟考试冲突,她内心很矛盾,很困惑。了解到情况后,陈捷利用周末,陪她吃饭、聊天,并帮她辅导文化课。在陈捷的关心和帮助下,这位女生现在已成为北科大一名大学生。
为了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文化修养,陈捷还采取玩中学的办法。从高一到高三,每学期他都组织学生看原版的外国影片,一方面能放松学生紧张的神经,一方面能提高外语听说能力;如果看国产大片,他会让学生写观后感,达到玩中学的目的。
今年继续留守高三的陈捷说,高三是一个承载梦想的舞台,学生的梦瑰丽多彩,而老师的梦却简单执著,那就是为学生撑起一片梦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