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徐 晗
1月9日15时,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一场名为“不期而遇”的毕业联合展演在北服一号秀场如约而至。此次参展的设计师,是2015届服装设计高起本班、一年制服装设计培训班、高级定制精品课程班的学生。他们共带来110套服装。在这个冬日明媚的午后与近400名到场嘉宾“不期而遇”。
伴随着音乐响起、灯光渐渐明亮,演出正式开始,一套套服装在模特的演绎下、在灯光舞美的映射下,彰显出动人的魅力。在每款服装的设计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承载着一个个美丽的梦想。
与曾经不期而遇
与参加全日制教育的学生不同,在北服继教院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里,很多人都是想重拾那个曾经错失的人生愿景。一年的学习犹如一次拐点,让他们在这里与自己的初心不期而遇。
获得三等奖的小蓉,作品主题是《盲井》。她说,在现实中,很多人谨小慎微地活着,被世俗捆绑着柔软的内心。为了表现这种被束缚的矛盾心态,她通过小牛皮与毛呢的拼接对比,以背对背、面对面以及一个人的孤单侧影来体现。作品中的灰黑代表阴霾,深绿代表希望,也是退灭和坚守的对比。两种色系的结合是希望即使是雾霾天也能让人看见一抹绿色,即使再悲伤也要心存希望。
小蓉从小就对服装设计感兴趣,但她一直按照父母的意愿学习音乐、考上公务员并从事文化工作。直到她辞掉了稳定的工作,来这里学习自己喜欢的服装设计,才感觉真正放飞了曾经的心愿。
获得二等奖的赵婷(化名),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平面设计总监,从小对服装设计感兴趣。但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她父母觉得做服装设计就是当裁缝,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作。年少的她意志不够坚定,听从了父母的意见。然而工作年头越久,她就越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想干什么,于是决定来北服学习,向向往已久的服装设计转行。对于即将到来的转变,她显得很从容,“设计是相通的,从平面到服装也不算大的转折”。通过一年的专业训练,她对服装设计的兴趣早已不是简单停留在涂涂画画。将灵感转化为作品对她而言已是信手拈来,正像她懂得要如何把理想转变为现实。
与未来不期而遇
罗云灏、蔡诗溢两名学生合作完成的作品《左右》,不但赢得了本次毕业展优秀作品二等奖,也在北服继教院微信公众号上获得了广大粉丝的支持,被授予人气设计师奖。
蔡诗溢说,他们想要通过作品表达出人们内心无限强大的力量。人体上双手就是表达力量的意思,而袖子代表双手。他们每套作品都是以袖子为主题。
罗云灏接着补充说,他们的作品主打的是一种未来的前卫感,每件作品的袖子全部只是装饰,并不能真正套在手臂上。他们觉得一双手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每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却是强大的,只是没释放出来,所以就想用这种不会束缚双手的袖子,来表达被释放出来的力量,表达一种未来的可能性与潜力。色彩上,他们选用了2016年的流行色——静谧蓝作为本次作品的主要颜色,并加以白色为点缀。蓝色看似忧郁,但也代表着面对未来的勇气。
学习园林设计的罗云灏,刚毕业不久就来北服转学服装设计。他说,自己当初的志愿规划想法比较模糊,毕业后才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未来。蔡诗溢的父母都是从事服装行业的,她也一直对服装设计抱有兴趣。一年的学习更坚定了她对未来的信心。一个是深思熟虑后的重新选择,一个是持之以恒的努力进取,拥有不同过去的两人在这里不期而遇,都是为了遇见一个相似的未来。
与梦想不期而遇
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栾女士介绍,在本次毕业展中,她以“梦”为视角来诠释不期而遇的主题。通过礼服的形式、靓丽的色彩,浪漫的色差,来表现梦的绚丽。谈及自己的梦想时,栾女士坚定地说,她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
而在本次毕业展中拔得头筹的赵成功,来北服学习就是为了完善自己的梦想。之前,他在大学里学习的是服装工程专业,“虽然也是服装,但我们这个专业比较偏工科,我实习时做的就是服装陈列师的工作,在制作上面,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制版。”毕业之后,为了弥补在设计方面的短板,他来到这里学习。一年的努力,加上之前的基础,让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造型、新颖的结构变化取胜。
赵成功说,自己的设计思路来源于海螺与其生活的世界。在我们眼中的海底世界是绚烂多彩的,可是在海螺眼中那个单一色彩的只有明度变化的世界也存在着它固有的美感。设计元素采用海底包括海螺本身的穿插结构以及肌理感尝试转换视角来不期而遇海螺眼中的美。毕业之后的继续深造,不但让赵成功在服装领域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也让他摆脱了原先专业所学的单一局限性,从更加多样的视角把握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为实现自己美丽的梦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