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800余大学生应征新青年学堂志愿者 一堂关于感恩的培训课

发布时间:2015-07-22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文并摄

  7月19日14时,走进临时充当会场的清华大学建筑馆多功能厅,200多名新青年学堂志愿者已经静静坐在那里,等待着培训课的开始。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课堂上,到处弥漫着爱、坚持与感恩的浓厚气息。

  在培训教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每名志愿者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嫩红润的大桃子。新青年学堂的创办者李哲亚解释说,这是之前某期学堂的一名学员送来的,他通过在新青年学堂的学习,考上了北师大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现在创办的企业市值已达几十个亿。这次听说要培训志愿者,他专门派车拉来了600个桃子,表达对志愿者的感激之情。和他有一样心思的,还有一名考上北大的新青年学堂前学员。开了一间花店的她,特意为本期志愿者送来了10盆怒放的鲜花。

  团市委社区部部长林宇说,自2012年创办起,3年间,几万名青年在新青年学堂受益,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参加新青年学堂,成为一名志愿者,不仅是付出爱心这么简单,而是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留下深深的烙印。

  3名优秀的往期志愿者与新学员分享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授课经验。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的洪洋,现在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她感慨地说,第一次走上讲台,台下坐的学生大多是保安,岁数多比她大。她想了很多办法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有时为了让学生能听懂,她甚至用画画的方式来教单词。日子久了,她和学员都成了朋友,有的学员还去参加了她的毕业典礼。这样的志愿活动让她终身难忘;这样的“现身说法”,让台下的志愿者听得津津有味。

  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周承良,在校期间就是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副会长。去年,他从团市委的网站上得知了新青年学堂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于是主动报名参加,被选中担任管理统计工作。他说,虽然目前主要负责协调管理,但如果遇到远郊区县课排不开或其余志愿者临时有事去不了,他也要到一线顶岗。暑期天气热,很多学生愿意在家里休息,可周承良觉得,做志愿如果能坚持下来,收获会很大。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专业大三学生张婉莹也是此次的志愿者之一。她说,自己以前带过几年家教,对当老师这事儿并不陌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目的是想丰富假期生活。从明天开始,她就要在航天桥白堆子分部开始教语文了,每周一晚上一节课。

  李哲亚介绍,今年参加新青年学堂的志愿者共800余人,都是北京高校的优秀大学生,还有部分选修课老师是社会各界的青年职场人士。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时长可以统一在志愿北京平台上录入,并获得认证。

  据悉,“新青年学堂”项目由北京团市委主办,以为青年提供免费成人高考、自考辅导为主要内容,分为专科起点、高中起点两类班级。每年7月上旬至10月中旬开课。目前,全市已经开设了100家学堂,遍布城六区及通州、昌平、大兴和顺义10个区县。自2014年试点至今,成人高考录取率达到98%。

  计划参加2015年成考并能保证70%出勤率的考生,可以申请成为新青年学堂的学员。学员可通过协会官方网站(www.qcmx.org),点击“学员报名”直接在线报名,也可到周边教学点现场报名。

 

记者手记:

  2013年,在五道口一家狭小闷热的屋子里,记者曾经采访过李哲亚。当时,新青年学堂只是一个公益组织,数量也仅有十几家。记得在昏黄的灯光下,他曾说:“我未来的目标是要将它发展成一百家,不但在北京办,还要去外地办。”这样的豪言壮语即使已过去两年,仍会不时在我耳边回响。而他的话,在当时也颇有些“痴人说梦”的意味。可如今,仅仅两年时光,这样的梦想就已经照进现实。

  再次见他,仍是那样的性格:直爽却不善言辞,仿佛时光从不曾改变什么。从一个清华宾馆服务员到年薪十几万元的副总裁,他得到了却又放下。对他来说,新青年学堂早已不是一份职业那么简单,而是寄托着一个理想:让更多像他一样的人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时下热门到俗气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因如此,他才努力至今,从未放下。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