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班里的亲友族

发布时间:2015-04-13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徐 晗

  在成人院校中,即使是刚开学不久的新生,也能在几星期里打成一片,成为要好的伙伴。在众多“新相知”的同学中,有不少是旧相识。他们或是亲人,或是同事,结伴而行,一起上成人院校,在相互鼓励相互进步的过程中,也加深了亲情和友情,让他们的成教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快乐。

 

母子成同学:为陪读也为自己

  每当课间的时候,东城职业大学学生仇淑彦就会拿着笔记,和旁边的同学聊刚学过的内容。类似的探讨并不限于课堂,回到家里,她会经常和儿子交流学习问题。儿子白先生和她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

  白先生中专学计算机,到北京工作后,发现自己的学历和知识都需要提升,就报读了这所学校的金融专业。看见儿子求上进,老妈不甘落后,决定陪儿子一起学习。而今两年过去了,过去和儿子一起为学业拼搏的每一幕,仇淑彦都历历在目。由于年纪大了,她学计算机很吃力,对电脑知识门儿清的儿子就主动辅导妈妈的学业。白先生说,妈妈一开始几乎不太用电脑,对打字都很陌生。他就从指法教起,一点一点帮妈妈补习计算机知识,然后再教她如何处理文档格式。如今,仇淑彦已能利用计算机工作和生活了。

  白先生说,自己一开始只是想学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没想到最后的收获超出了预期。最近,他正参加一场操盘手的应聘培训,虽然结果还没公布,但自己已能把大学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际中,这也让他的事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谈起学习的初衷,仇淑彦说,陪孩子读书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想学点东西,因而挑选的是更贴近自己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虽然母子二人多数时间不在一个班上课,但每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们都有一段相聚的时光。

 

外甥变学弟:两代人一起进步

  在东城职大,亲属一起上大学的不只一对。不少人在学校里学有所成后,推荐亲人来这里读书。乔俊玲就是其中之一。

  在乔女士的同龄人看来,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学历和工作背景。上世纪90年代初已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的她,一直从事涉外工作。虽然平时单位有专门的员工翻译各种英文资料,但她总感觉看别人翻译的东西,没有自己直接阅读方便。于是她决定从零开始学英语。

  本科毕业的乔女士,本来可以直接报读该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专升本,但学历于她而言并不重要,她更看重货真价实的知识,因此坚持从基础的专科开始学,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恶补”英语,上完专科又接着读本科。在前不久举行的一场英语口语演讲比赛上,虽然乔女士只是观众,但哪位选手讲得好,哪位选手在语法上有失误,她都点评得头头是道。

  乔女士有个高职毕业的外甥,虽然聪明又有想法,但也有点儿叛逆。家人劝他继续学点东西,他却不以为然。乔女士就以自己的经历告诉他,学习没有止境,即使是她这样学历高又有工作经验的成年人,在工作中也会遇到新问题。如果坐吃老本,满足于年轻时所学的那点东西,就无法适应工作与生活的需求。乔女士的言传加上身教,终于打动了年轻的外甥。今年刚开学,外甥就坐到了乔女士对面的班里,踏着亲人的足迹开始了全新的学业旅程。

 

同事做同桌:相伴学习更带劲

  比起亲人一起学习,同事之间的结伴而行在东城职大更普遍。在某班教室里,座位的最前排总是被李女士和她的同事霸占着。她们也是笔记做得最认真的。李女士说,成教学业很辛苦,下午五点刚从单位下班,六点就要到校上课,她只能在路上吃一个面包果腹。单位同事的学历都不高,但是如果有志同道合想一起学习的人,就比一个人学更有劲头。

  在该校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的学生中,同一家单位的同事坐进一间教室更司空见惯。去年刚入学的考生小张说,虽然部门领导很支持他们来进修,可发现想找人加班时,员工竟然倾巢出动去了学校,就只能把“我好寂寞”的玩笑挂在嘴边。另一名同学说:“如果不是同事一起来上课,我可能也想不起来学习。”单位里有一个人冒出了想学习的念头,立马就会点燃同事的竞争意识,生怕少学一点就会在未来的事业中比别人落后一截。

  东城职大相关老师介绍,像这样亲友组队一起来读书现象,在该校是常见的现象。学校口碑在学生、亲友间口口相传,也促进了学校的招生。坚实的办学水平自然是吸引亲友组队入学的原因之一,但是亲友间相互的鼓励和交流,同样是促进他们学业进步的重要动力。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