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北京大学勺园5号楼,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心理学、计算机、日语等5个专业的300余名毕业生领到了学士学位证书。
这些毕业生大多是年轻人。他们说,参加自考、自学的日子始终迸发出积极的力量。正是因为自考,他们不曾辜负青春,不曾辜负韶华。
小心小心 再加小心
跟随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汪春丽的步伐,我们来到勺园5号楼2层。领取证书的人不多,随到随领。汪春丽郑重地在领取确认表上签下名字,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学士学位证书。汪春丽轻轻地打开包裹证书的塑料保护袋,取出外壳,再拨开固定证件照片与学士学位证书内芯的回型夹。她小心翼翼地把证书内芯缓缓装入外套,端详又端详,再合上证书将其装进了塑料保护袋。胶条部分对准粘好后,她用手捋着按压严实,然后装进背包。
这是前来领取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不自觉的一套标准动作。一名穿黄色外衣的男士为身在外地的表妹代领证书,他也是这样一套缓慢谨慎的动作。他说:“虽然没见过表妹复习的场景,但是听家人说她为了通过考试付出了很多。这个证书来之不易,我得帮她完好地带回去。”
学习方法 各有妙招
如今拿到学位证书,每名毕业生都是自考的成功者。关于复习方法,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经验。
法律专业毕业生封劲松主张考前多做习题,前期可以精选着做模拟题,临近考试就大量练习往年试题。这样,考试时会有答题的“手感”,对于克服考试紧张很有好处。除了法律,他还报考了市场营销专业,还差6门就能通过全部课程了。“学和用要结合起来。我在单位做管理工作,每个项目都涉及法务合同管理。我在法律专业学到的知识能很好地帮助工作,学习起来也更带劲儿。”封劲松说。
汪春丽建议考生尽量拉长复习时间,不要熬夜背书,可以上午研读一章,下午再学一章,第二天巩固前一天内容,循序渐进复习。尤其是公共课知识内容琐碎,要重复记忆,加深印象。毕业生张红总结说:“每个人情况不同,适合的复习技巧也不一样。自考最重要的是坚持。考试失败就放弃,拿起书就觉得烦,那就不可能拿到学位。”
见证喜悦 收获满满
考生宋菲菲和小美(应考生要求用化名)结伴领取学位证书。这对好朋友结识在辅导班的课堂上。宋菲菲指着小美说:“她学习很厉害,是我们班里的‘学霸’。”小美接着答道:“哪有那么邪乎……”两个人咯咯地笑起来。自考带给她俩的不仅是学业上的丰硕成果,还有真诚的友情。
“一开始我上课的地方在西单的灵境胡同,早上8点多开课。我家在望京,早上6点就得起床。”为了尽快通过考试,毕业生单香香在辅导机构报了班,每周末都抽出一天学习。她平时上班7点多起床来得及,周末却要6点起,比平时还辛苦。尽管如此,她基本没缺过课。考前20天,她更辛苦,下班回家后先安顿好家人再备考,常常复习到夜里一两点。“虽然学习过程挺不容易,但是收获很多。在准备自考的这段时间里,我边学习边工作,还生了宝宝,特别充实。”
回想自考备考的“苦”日子,毕业生们总是面带微笑。那微笑里,是不曾辜负青春好年华的喜悦和骄傲。
(孙梦莹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