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张飞龙
正在扫描试卷的时候,一个电话打到了工作人员小戴的手机上,接通后还不等对方说什么,他就急匆匆地说了句:“现在有事,回头联系你。”挂掉电话,他又捧起答题卡,小心地送入扫描仪的端口。
成考刚结束,9万余考生的考卷便被送到了评卷大厅中。接下来,考生各科的答题卡要扫描进电脑中,方便老师评卷。对于负责扫卷的工作人员而言,这并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在机器前已经连续奋战了两天的小戴说:“工作内容并不复杂,但要在短短几天之内扫描完近30万份答题卡,确实得费些功夫。”
工作人员领到试卷后,就将答题卡由端口推入,扫描仪自动采集录入,不到10秒钟,一份答题卡内容就会形成电子图像,显示在一旁连接的电脑上。扫描完成后,答题卡会被自动从扫描仪的另一个端口“吐出”,一份答题卡的扫描录入工作就完成了。最后,工作人员将答题卡原件放回原先编号的试卷袋中,分批送回试卷保密室。
虽然工作过程看似简单,但这简单的工作乘以数十万份的考卷,工作量就非常大了。所有扫描仪都在紧张运行,负责扫卷的20余名工作人员从早上8点30分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0点才能下班。
机器嗡嗡作响,扫卷的工作人员2人一组默契配合。偶尔有台扫描仪被答题卡卡住,这些年轻的工作人员便会马上修理,唯恐耽误了进度。小戴表示,别说是接电话了,连同伴之间互相交流都要言简意赅,因为实在是太忙了。
评卷大厅中,工作人员在有条不紊地处理眼前的工作。扫描好的试卷被捆扎后整齐地放在地上。
为了不让其他事情耽误工作,小戴索性将手机关机扔进上衣口袋。北京教育考试院成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扫描完答题卡后还需要进行“切割”,送到各个评卷点。为了尽早交给负责评卷的老师,他们必须“开足马力”。
在扫描设备和工作人员马不停蹄的紧张工作下,总量接近30万份的答题卡,终于在10月18号全部完成扫描。
在全部扫描工作结束的那一刻,小戴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蒙头好好大睡一觉。虽然这两天很累,但一想到考生不久就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小戴还是很有成就感地笑出声来。对于这两天的工作状态,小戴更愿意用“忙得不亦乐乎”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