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张飞龙
刚走进特殊教育学院的报名办公室,盲人小林就突然着急起来,他仔细地翻找着随身携带的背包,却发现报名材料不翼而飞。没有材料就意味着无法报名,手足无措的小林慌得都发起抖来。了解到情况后,工作人员马上陪同小林原路返回寻找材料,来来回回奔波了四趟之后,终于在晚上7点半的时候将材料找到,顺利地帮小林报了名。
特教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唯一一所为残疾人考生和残疾人专职委员考生单独考试单独招生的院校。自9月1日报名启动以来,类似的“麻烦”事已经发生了许多次。可特教院的工作人员依旧耐心细致地为考生排忧解惑。
在北京工作的云南籍考生小马和他的朋友小戴两人都是弱视,他们结伴而来报考联大的针灸推拿专业。在填写基本资料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几乎贴在了表单上。即便如此,两人费力地填完表单后还进行了互换,相互检查对方的信息有没有填错。虽然在场的工作人员也想上去帮忙,但又担心会伤对方的自尊心,所以只是关切地注视着他们。
当然,小小的办公室也会传出欢愉的笑声,这不,年过五旬的考生吴文宁又乐呵呵地跑到联大来报名。这让工作人员很纳闷,他不是前年就已经考上联大了吗?怎么又来了?吴文宁嘿嘿一乐,说:“谁说我这是第二次,我是第三次了。我一听声音就知道哪个老师在这儿。”他故意指着一台电脑说:“马老师,是你吧。”大家都被逗乐了。
吴文宁是北京人,先天性失明,眼睛只能感觉到微弱的光。2010年就已经考入北京联大特教学院。他说在联大学到了本领,拿到了学历让他信心倍增。有鉴于此,这个热心肠的人想介绍自己周边的残疾朋友一并来学习。这次他是帮福建的一位朋友报名,和他熟识的工作人员也愿意和他聊天。
招生办主任麻一青表示,这里的工作人员已经把这份工作视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即使是到了下班时间,他们也会再等等,因为担心还会有考生来。
为了让考生顺利报名,北京联大特教学院可谓费尽了心思,工作人员把考生视作朋友;交流时充满关切的问候和细心的叮嘱;好多考生填完报名资料后久久不愿离开,就是因为想多和这些老师聊聊天;无论是视听上有瑕疵还是肢体上有不便,在这里都不再是问题,因为有工作人员的悉心照顾。麻一青表示,不能让任何问题成为考生的障碍。这些考生更需要社会、学校的人文关怀。
难怪来这里报了名的考生都有种不一样的感觉。小林说:“这里有种特殊的氛围,让人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