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张飞龙
“如果生产敌敌畏农药的企业生产的饮料也叫敌敌畏,谁敢喝?所以要区分品牌,毫无关联的产品不要随意延伸品牌。”听完老师有趣的讲解,学生哄然大笑。与此同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卷发的姑娘也做好了笔记。
这是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农村行政管理特色专业面授课,课堂上的学生都来自北京市的乡村。刚刚做笔记的姑娘叫王晓燕,面授课程期期不落,她对电大的授课方式可以用热衷来形容。
王晓燕来自房山区霞云岭,喜欢唱歌。当介绍自己家乡的时候,她总会笑着补一句“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的诞生地。”她在霞云岭担任“村官”,主管文艺。
她2009年入学,明年即将毕业。原本以为自己基础比较薄弱会跟不上,可真正开始学习的时候才发现电大的课程不仅通俗有趣,而且紧扣实际,能够直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霞云岭,王晓燕担任文艺主管,在组织活动时,常会有些手足无措。因为参与活动的人员既有年青人,也有上了年纪的人,大家在一起难免存在摩擦。“他们闹情绪时我也很为难,不知道怎么处理。”王晓燕如是说。
电大的这种学习其实是一个契机,王晓燕非常喜欢,因为实用。“真的很管用,学过行政管理学之后,与村民沟通起来就和以前不同了。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根据年龄把他们分类,就更容易说服他们。”她说。电大这种独特的学习体验让她拾起了对学习久违的热情。
理论与实际的交互授课让王晓燕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当被问到学习是否很辛苦时,王晓燕不好意思地笑了:“没有感觉累,只觉得有意思,因为太想多学点知识了。”
专业课老师依旧在讲台上风趣地解说,台下笑声不断。而从王晓燕聚精会神的眼睛和弯弯的嘴角可以看得出,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满足感是那样强烈。